第57章 “不合礼”出生的孔子,与古代婚姻制度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“不合礼”出生的孔子,与古代婚姻制度

  

   虽然孔子他老人家喜欢讲“克己复礼”,但他自己的出生其实并不“合礼”——叔梁纥(子姓孔氏名梁纥,是正宗祖的第三房【即叔】,所以被习惯称为叔梁纥)的正妻施氏,和他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,妾和他生了长子孟皮(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“伯、仲、叔、季”或“孟、仲、叔、季”表示,所以孟皮老大,仲尼老二,孟皮应该是他的字,名则不详)。孟皮有足疾,按当时的礼法,女儿或者有残疾的儿子继承家业都是欠佳、不妥的,于是叔梁纥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。颜氏有三个女儿,只有小女儿颜徵在【徵有三个读音,所以不能随便简化为征】愿嫁叔梁纥。颜徵在时年十四岁,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,年龄相差悬殊,两人为婚于礼不合(现代一些研究者认为春秋时合礼的婚姻年龄【不论是头婚还是非头婚】是男性在16至64岁之间,女性在14岁至49岁之间。此时叔梁纥已经超了两岁,而颜徵在可能只有虚岁十四或十五,所以不合礼;一说,年龄相差悬殊不合礼),正妻施氏颇有微词。于是两人在尼山新修了一间简陋的小房子,在此居住并且交合,当年就怀孕了,当时谓之“野合”。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,就是取丘野同义,排行老二,生于尼山的缘故。后世因为他有一个异母哥哥孟皮,又叫他孔老二。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。叔梁纥不合礼法纳妾,结果正妻施氏更不讲礼法,丈夫一死就直接把颜徵在、孟皮、孔丘都逐出家门。所以后来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,孔子去赴宴,被季氏家臣阳虎(又作阳货,据记载相貌和孔子很像)拒之门外,大概就是认为他没有获得父亲正妻承认反而被逐出家门,并没有正常继承父亲的爵位。(“野合”有几种解释,一说不合年龄礼法的婚姻生育叫野合,一说不合社会地位礼法的婚姻生育叫野合,一说古代习俗,野外交合怀孕叫野合,等等。)

  

   都讲到这里了,那就顺便讲讲古代的婚姻制度。俗话说“三妻四妾”,其实是不合礼的。合礼的,应该是有零到一个正妻,零到多个姬妾、侧室。打光棍好理解,“一夫一妻多妾”好理解(后来魏国里克变法,限定一夫一妻一妾,不准给其他发生关系的人名分),“有妻无妾”好理解,莫非还有“有妾无妻”的情况吗?有,“聘则为妻,奔则为妾。”六礼齐备娶进门的,就是妻;自由恋爱,离家私奔的,即便是男子的第一个配偶,也算作妾。“妾者,接也。以贱见接幸也。”社会地位差男方太多,也是妾(前一种也可以算作特殊情况,私奔自降社会地位)。知乎“汉周读书”总结了妾常见的六种来源,大致的贵贱依次是:1级:名门所出的庶女;2级:平民白丁的女儿;3级:通房丫头(红学专家刘心武在揭秘红楼梦中以平儿为例,说,在主子夫妇行房时,通房丫头不仅可以贴身伺候,还可在主子招呼下,一起参与);4级:赤贫之家鬻卖的女儿;5级:戏子妾;6级:青楼妓女妾。

  

   春秋战国时期,还有一种后世少见的、地位介于妻妾之间的男子配偶,叫“媵女”,一般只有上层贵族婚姻会出现,可以参考拙作《简谈中国古代历代统治集团、统治制度的变迁》(此作有些过于唯物了,不够唯心,未来还会修订)开头部分。简单说就是担心正妻无法生育,于是陪嫁正妻的一个两个妹妹或者堂妹作为媵女,生育的也算嫡子。也有诸侯“一娶九女”的说法:“古者,诸侯一娶九女,二国媵之。”(《春秋公羊传注疏》)“(北宋)胡安国云:诸侯有三归,嫡夫人行,则以侄娣从,三国来媵,亦以侄娣从,凡一娶九女,所以广继嗣。左传云:凡诸侯嫁女,同姓媵之,异姓则否。”(明·何楷《诗经世本古义》)有点离谱,一国嫁女,与它同姓的两国都要出媵女,三国一共嫁九个女儿。(注:媵除了特指媵女,也可以泛指陪嫁的人或物,如媵婢、媵臣、媵仆。)

  

   上文列举的六种主要的妾,地位都比奴婢高。最早奴婢特指家族获罪被牵连,沦为奴隶的女子,又称婢童(僮)、婢仆、(女)童仆。婢女获得公开的宠幸,改称嬖人,地位在妾之下,不能变成妾。(后世其实这一限制也不见得被严格执行。)

  

   还有人比嬖人更惨吗?有,我以前讲过,家伎(姬、妓)、乐伎这一类,甚至不算作配偶,只是家里表演音乐歌舞的。不过有一点比嬖人好,就是主人心情好了还是有机会变成姬妾的,地位大概是上文妾的第3级或者第4级,比外来的戏子、妓女高。甚至汉代还有李夫人、卫子夫、赵飞燕姐妹等倡优讴伎变成皇后的例子。

  

   常见的大概就是这些了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大概是因为当时婚龄普遍偏低,贵族们为了自诩风雅、标新立异,又流行和年龄小的男童发生关系,并将“娈童”、“面首”等词从广义词变成了特指男宠。自然,男宠更是别想获得什么名分了,汉武帝喜欢李延年,都只是将他妹妹李夫人立为皇后。

  

   2022年11月27日

  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