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虎戴角”和“兔头麞脑”
前些天注解《灵剑子》选段时,遇到“如虎戴角”一词,当时我认为就类似于后世的“如虎添翼”。
前些天写“鹿”时,看到“兔头麞脑”一词,想当然地解释为大补。
近两天我发现,上述两条或许都是不正确或不准确的——原来,很多宗教著作中,都会写原本没角的动物长角(即戴角),用来表达宗教的神异、威力,以及超越常理、超凡脱俗、难以理解,常见的,有马、虎、兔等生角/戴角。原来,“兔头麞脑”一词变成成语时,意思已经是形容人长得歪瓜裂枣,呲牙咧嘴,贼眉鼠眼了。
但我想到“麻辣兔头”,总觉得后一条我应该没错。于是,我又分开搜索“兔头”和“麞(獐)脑”。果然,都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中药材,但明显“兔头”出现的次数比“獐脑”多得多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我忽然想到,《埤雅·麇》上面说:“獐如小鹿而美,故从章也,章美也。”也就是说,獐像幼小的鹿,是没有鹿角的。那么,兔子在宗教传说中都可以生角,獐呢?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:《春秋》获麟文曰:有麇而角。獐而角者,则是麒麟矣。
好家伙,原来獐生角了,其角竟不是鹿角,而是神兽麒麟的麟角,和凤毛一个级别了。
我又联想到,《玉房秘诀》等书和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有一句异文,之前我专门提过,就是前者的“年少未生乳”变成了后者的“少年未经生乳”。当时评论区有人说我理解的不对,他看到的翻译将“经”译成了“月经”,然后我用科学上的人体发育一般规律反驳。现在来看,或许孙思邈加的“经”还真的有可能是他想表达“月经”的意思——“未(月)经(而)生乳”,不就和“獐(小鹿)生角”差不多吗?(不过,我仍然认为原始版本是“未生乳”,孙思邈按自己的理解多加了一个“经”字。)
于是,我大概明白,为什么同为中药材,大家却只吃“兔头”,很少吃“麞(獐)脑”了——“獐脑”再补,有“麟角”(鹿茸)补吗?
如果说有某个物种,像兔子但是生角,估计大家也不吃兔头了,跑去吃“兔角”/“兔茸”(那个物种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)了,都觉得后者更补。
话说回来,我还是想问问孙思邈老先生,真的有幼女“未经生乳”吗?我不信,除非让我看看并尝尝。()
2022年9月26日